春季高产小麦品种主要有金丰麦2号、克春14号、酒春7号、克涝5号、克旱13号、川麦93号等。1.金丰麦2号:株高82.7cm,株型松散,全生育期为195.4天,中抗赤霉病。2.克春14号:株高92cm,中抗叶锈病、高感赤霉病、白粉病具有较强的分蘖力和抗倒性。3.酒春7号:株高90cm,株型紧凑,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9.42kg,与宁春4号对比品种相比,增产6.8%。 1.特征(1)金丰麦2号株高82.7cm,株型松散,幼苗呈半直立状,叶片宽短,叶色为灰绿色,分蘖力强。穗形为纺锤形、长芒、红粒,亩穗31.6万穗,穗粒38.3粒,千粒重41.2g,全生育期为195.4天。(2)根据两年的质量分析鉴定结果,该品种的籽粒容重分别为766g/L、782g/L,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3.6%和13%,湿面筋含量分别为28.3%和28.5%,稳定时间分别为2.6分钟和3.6分钟.7分钟内,吸水率分别为60.6%和57.7%。根据抗病接种鉴定结果,该品种抗赤霉病、高感条锈病、叶锈病、白粉病、纹枯病。2.2017-2018年,该品种参加了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425.3kg,扬麦20比对比品种增产9.2%。(2)在2019-2020年的生产试验中,该品种平均亩产446.1kg,扬麦20比对比品种增产6.9%。二、克春14号1,特征(1)克春14号为春小麦,株高92cm,幼苗半匍匐,分蘖力强,抗倒性强。穗呈纺锤形,长芒、白壳、红粒,每亩穗数40.3万穗,穗数35.5粒,千粒重35粒。g。(2)根据两年的质量分析鉴定结果,该品种的籽粒容重分别为814g/L、822g/L,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.49%、14.77%,湿面筋含量分别为26.3%、28.6%,稳定时间分别为3.5分钟、3.5分钟.9分钟。根据抗病接种鉴定结果,该品种中感根腐病、中抗叶锈病、高感赤霉病、白粉病、高抗秸秆锈病。2.2014年,该品种参加了东北春麦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301.8kg,与品种垦910号相比,增产3%,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393.9kg,与品种垦910号相比,增产8.7%。(2)2016年该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293.4kg,比对比品种增产2.9%。三、酒春7号1,特点(1)酒春7号株高90cm,株型紧凑,幼苗呈直立状,叶色为深绿色,旗叶上升,穗呈锥形,穗数为31粒,籽粒颜色为白色,千粒重为51粒g,全生育期为130天。(2)根据质量分析鉴定结果,该品种的容重为732.5g/L,粗蛋白含量12.49%,湿面筋27.1%,沉淀值28.2ml、面团形成2分钟,稳定2分钟.2 分钟。通过鉴定其抗锈性,发现该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,对于供试菌系统都表现为感病,但病情相对较低。2.产量(1)2012-2013年甘肃西片春小麦品种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量为514.8kg,宁春4号比对比品种增产9.9%。(2)在2014年的生产试验中,9.42kg,宁春4号增产6.8%。四、克涝5号1,特征(1)克涝5号株高约90cm,苗期抗旱,结实期耐湿,穗呈纺锤形,秸秆强有弹性,抗秸秆锈病,生育期约90天。(2)根据质量分析鉴定结果,该品种蛋白质含量为15.7%,沉降值为64.3ml、湿面筋41%,干面筋14.2%。根据接种鉴定结果,该品种抗叶锈病,中度感染赤霉病。在1988-1989年的区域试验中,该品种的产量为3248.4kg与克丰3号相比,/公顷(平均)增产9.7%。(2)在1990年的生产试验中,该品种的产量为3785.6kg与克丰3号相比,/公顷(平均)增产11.4%。五、克旱13号1,特征(1)克旱13号株高90-100cm,苗期通常抗旱,结实期耐湿性强。其穗形为纺锤形、圆形颗粒,重量为38.5g,生育期约为95天。(2)根据质量分析鉴定结果,蛋白质含量为15.18%,湿面筋为41.4%,沉淀值为50.3ml、降落值为325秒,角质率为82.5%,灰分为0.45%。根据抗病接种鉴定结果,该品种抗叶锈病。2.在1989-1991年的区域试验中,该品种的产量为362.5kg与克丰3号相比,/公顷(平均)增产7.6%。(2)在1991年的生产试验中,该品种的产量为2924.5kg与克丰3号相比,/公顷(平均)增产7.8%。六、川麦931,特征(1)川麦93为春性小麦,株高92.6cm,幼苗呈半直立状,叶色为绿色,穗形为长方形,长芒,白壳,籽粒饱满,颜色为白色,千粒重46.8g。(2)根据质量分析鉴定结果,该品种的平均籽粒容重为827g/L、粗蛋白质含量为12.5%,湿面筋含量为24.9%,降落值为178秒,稳定时间为2.8分钟。根据抗病接种鉴定结果,2016年中期抗条锈病、白粉病、中感赤霉病,2017年中期抗条锈病、中抗白粉病、中感赤霉病。2.在2017-2018年的生产试验中,该品种平均亩产379.29kg,绵麦367比对比品种增产7.1%。(2)在2015-2016年省区试验中,该品种平均亩产366.28kg,绵麦367比对比品种增产11.3%。2016年至2017年,平均亩产405.19kg,绵麦367比对比品种增产22.4%。 本文结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