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池塘条件:池塘面积2-3亩,水深1亩.8-2米,底质为泥砂底,放苗前将生石灰洒在全池消毒。
2.放养虾苗:放养对虾品种稀释后,放养密度为40尾/平方米。放养前,将虾苗放入袋中,然后在池塘中浸泡15分钟,以适应水温和环境。
3.饲养管理:定期定量喂食饲料,白天喂食量约30-40%,晚上喂食量约60-70%。
一、池塘条件
1.池塘建在水源充足、水质清洁的地方,池塘面积2-3亩,水深1亩.8-2米左右,底质以泥砂底为宜。
2.为池塘配置完善的进排水系统,进水口用60目的筛丝过滤,增加固定功率的增氧设备(安装1台功率1台.叶轮式增氧机5千瓦,在规定时间内供氧,确保溶氧含量充足。
3.放养虾苗前,应对池塘进行灭菌。正式放养虾苗前25天,池塘留水50cm,全池消毒110kg生石灰。
4.消毒后,提前一周向池塘撒一定比例的漂白粉,然后施用适量的腐熟有机肥,如鸡粪,可达到肥水效果。
二、放养虾苗
1、选择虾苗
(1)以淡化的虾品种为育种对象(尽量选择市场上销售较多的虾苗),或根据池塘育种条件选择相应的品种。
(2)购买前几天可到育苗场观察其淡化情况,购买放心苗。
(3)购买前还可对虾苗进行无毒检测,确保虾苗各项指标符合规定要求,防止其交叉感染。
2、放苗入池
(1)完全淡化,体长2.虾苗面积约1厘米,每平方米可放养40尾,虾苗放养1个月后放养30-40尾鲢鳙鱼(规格0.25公斤/尾)。
(2)放养密度也可根据池塘的实际面积确定。一般来说,固定网格可以放置在池塘中,固定数量的虾苗可以放置在每个网格中,这能有效控制放养数量,又能防止虾苗游泳。
(3)为了减少虾苗的应激反应,防止虾因不适应环境而大量死亡,放养前将装有虾苗的袋子放入池中浸泡15分钟,使虾苗适应水温和环境,然后分批拆袋放入池中。
三、饲养管理
1、投喂饲料
(1)饲料喂养要掌握“定时定量,定点定质,少量多投,具体调整”原则。池塘里里设置3-4个餐桌,放苗后半个月每天喂4次,每万尾虾苗每天喂5个鸡蛋和0个花生麸.2公斤、小鱼0.75公斤,虾料0.3公斤。
(2)半个月后,每天喂3次,主要喂30-40%的虾,适当补充天然饵料。
(3)对虾规格在1-3cm左右时,日喂量为体重的8-10%;规格在3-10cm左右时,日喂量为体重的5-7%;养殖后期,日喂量为体重的3-4%。白天喂饵量约30-40%,晚上喂饵量约60-70%。
(4)喂食过多会导致饲料浪费,喂食过少会影响虾的生长。喂食时间应与虾的饮食习惯相对应,以减少诱饵对池塘水质的影响。
2、调节水质
(1)淡化后的虾苗仍有海水习性,放苗前应向池中加50ppm生盐,以后酌量放生盐。
(2)虾苗放养后一周内保持50cm水位,然后每天增加5cm,直到水深达到160cm左右。每4-5天更换20%的池水,每10-15天施用一次生石灰(12-15ppm)。
(3)为了为虾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生长环境,在虾苗放置半个月后移植一些水葫芦,面积为20%,并用竹子固定,以防到处蔓延。
(4)及时打开增氧泵,晚上10点定期启动,第二天早上8点关机特殊情况(闷热、暴雨前)及时开机。
(5)池塘水质也可以通过采取固定频率的水质监测、及时掌握水质变化、适当减少诱饵投入等方式有效调节。
(6)水质会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。一般来说,池水是必要的PH值保持在7.5-8.5,透明度保持在30-40厘米左右。
3.调节溶氧量
(1)当水中缺乏溶解氧时,氧气泵可以将氧气注入水中,然后使用溶解氧含量检测装置,检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是否符合标准。
(2)水中的溶氧含量会受到季节的影响,溶氧含量可以在养殖过程中灵活调节。
4、防治病害
(1)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,池内会出现更多的淤泥,细菌也会大量繁殖。此时,应及时清理淤泥,菌工作,防止水质恶化和疾病爆发。
(2)网格饲养可有效隔离病毒,防止虾相互感染,减少疾病传播。根据虾苗的生长情况,确定感染病害的类型,然后对症下药,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。
(3)南美白虾容易发生红腿病和烂眼病。红腿病发生后,附肢变红。此时,在喂食前向饲料中添加大蒜素;当眼病发生时,虾会潜伏在池塘底部的水生植物中,眼睛会继续肿胀,以后会腐烂。此时,应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,并连续喂食3-4天。
四、及时捕捞
当食物充足且温度适宜时,对虾可在60-90天左右达到商品规格。
2.集中捕捞时间一般为每年9月底至10月初。当放养时间为3月时,轮捕可在6月开始。捕捞原则是捕获大留小,可以提高回捕率。
当水温下降到14时℃下面,虾基本停止摄食和生长。这时可以放干池水,然后把剩下的虾都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