茯苓主要生长在海拔300-800米、温度低于35度的向阳坡上。由于其耐寒性,它也分布在北方。
茯苓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,但不适合严寒北方地区种植,如河北、河南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,其中以湖北生产的茯苓最为著名。
茯苓种植条件茯苓菌丝体为18℃-生长在35之间,最适宜的温度是25℃-30℃,15℃生长缓慢,0以下休眠,35℃以上菌丝易老化。菌核是茯苓营养物质的储存器官,也是适应不良环境的休眠器官。因此,它们对温度有很强的适应性,能承受40个℃的高温和0℃以下冰冻严寒。
茯苓种植管理要点1、整地
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土坡种植。选择现场后,将土壤深翻,将土壤整细耙平,然后堆积土壤进行消毒杀菌。接种前半个月左右需要深翻,彻底了解土壤中的杂质和害虫,保证茯苓的生长。
2、接种
通常在春秋两季接种,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菌种,然后沿着整个地面的坡度开窖,沿着开窖放置段木,然后消毒菌种。
3、管理
接种后一周左右,白色菌丝体会生长。要及时检查田间细菌的出现情况。如有稀缺,要及时补种,然后每十天左右检查一次,看有没有死菌或异菌。如,要及时拔除,否则会感染其他健康菌种。